文/ 沈晓倩
ESG指标更为重视长期收益,大量研究表明ESG投资为全球投资者带来了长期正向收益。虽然ESG投资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ESG基金的发展前景良好,规模将不断扩大,势必在未来成为投资基金的主流。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 策略投资,最早源于社会责任投资(SRI),致力于保持可持续金融的理念,追求投资的可持续。社会责任投资最早倾向于寻找有社会责任的投资对象,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化与社会关系的发展,社会责任投资的考量逐渐被归类为E(Environment)、S(Social)、G(Governance) 三个方面。相较于社会责任投资,ESG 投资策略更像是一种工具,倾向于关注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是否能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全球热点之一,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自然灾害增多,人们愈加重视生态环境。新冠肺炎的爆发更让投资者意识到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2020 年新冠肺炎打击了全球经济,ESG投资市场却逆势上扬。晨星数据显示,全球ESG 基金规模已超1.26 万亿美元。
与传统投资策略不同,相比于财务绩效,ESG 投资更为关注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和公司治理方面所做的贡献。比如关注企业污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企业做的公益活动和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把关以及企业是否按要求履行了信息披露的义务,是否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等。
ESG 投资的评价准则并非与财务绩效直接挂钩,但这并不意味着该评级体系忽略了经营绩效。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指标能够揭示企业风险,预测企业未来经营和增长。ESG 指标更为重视长期收益,大量研究表明ESG 投资为全球投资者带来了长期正向收益。
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GSIA) 公布的《2018 年全球可持续投资回顾》显示,全球ESG 投资规模已趋向于总资产规模的三分之一,由2016 年的22.8 万亿美元上升至2018 年的30.7 万亿美元,两年内增幅34.65%。而监管层和行业协会对ESG 投资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使得ESG 投资发展前景愈加广阔。
ESG 基金在我国
《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0》显示,与2019 年同期相比,中国泛ESG公募基金规模增加了一倍,超过1200亿元。截至2020 年10 月,49 家基金公司发布127 只泛ESG 基金,包括63只股票型、5 只债券型、59 只混合型。从选择理念来看,127 只基金中,包括90 只节能环保理念、25 只ESG 优选、6 只绿色低碳优选、4 只公司治理优选、2 只抗击新冠肺炎主题。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国内资管公司采纳ESG 投资策略,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我国2020 年ESG基金规模的爆炸式增长。2020 年爆发了新冠肺炎,使得人们开始反思环境生态问题和风控体系。与传统投资策略不同,ESG 投资策略包含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指标能够揭示和控制风险,判断企业未来发展。
在新冠疫情期间,大量研究表明,公司ESG 评级和公司股价、财务绩效和韧性均正相关,且与公司风险负相关。ESG 评级高的公司更容易应对恶劣环境,使得投资者获得长期正向收益。
现存问题
我国ESG 基金发展前景广阔,但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亟待解决。
1. ESG 信息披露程度有待完善
ESG 主题基金的投资策略是基于对标的上市公司ESG 因子的评估,但是中国缺乏严格的约束机制,未对上市公司ESG 信息披露格式做出对应规范和要求。国内上市公司对ESG 评价的认识不够充分,往往不愿意主动披露公司的ESG 信息;信息披露的质量参差不齐、不全面、标准不统一,公开报告多以描述性披露为主,偏重于宣传各自的业绩和环保、社会责任成绩,对负面指标鲜少涉及;各企业所披露的信息千差万别,可比性较低,造成ESG 投资策略基金的基金经理在投资决策时可用以作为参考依据的数据有限,对披露信息进行辨别和筛选存在困难,从而造成了ESG因子分解时对标的质量评估的偏离,影响了选股。
2. 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
我国评级机构相对于各个评级标的,即上市公司而言缺乏独立性。公司往往决定了评级机构所能获取的数据,评级机构对公司的依赖性较大。一些评级机构还为公司提供诸如风险评估等咨询服务,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独立、客观和全面性。
3. ESG 投资策略指导基金投资的经验困乏
国内总体上来讲,ESG 投资策略指导基金投资的经验困乏。基金经理往往依据自身经验和内部数据评价标的,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 股票市场的成熟度有待发展提升
ESG 投资策略的基金选择投资ESG评分高的股票,往往集中在金融、环境、教育、高端制造等领域,但是这些行业不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追逐热点。相较而言,因为市场缺乏价值投资,投机盛行,近十年来,ESG 评分较低的互联网、消费、军工等板块轮流受到市场热捧,涨幅更大。但随着MSCI 等国际指数纳入A 股,沪深港通的开通与发展,外资进入中国A 股的投资比重会加大,企业对ESG 的重视度会进一步加强,ESG 投资的有效性会逐步显露。
前景展望
国外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成熟,机构投资者更为关注市场的长期表现。大量研究显示,引入ESG 评价指标以后,投资组合的业绩会提升,且ESG 指标也对风险进行了筛查,有利于投资者实现稳定的收益。ESG 投资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泛ESG 主题基金仍聚焦于行业主题,比如在127 只基金中,节能环保理念的基金就占到了90 只之多,而ESG 优选的基金只有25 只,相对稀少。
究其原因,是ESG 信息披露不够、披露信息不够及时、数据分散且缺乏时间跨度和深度、欠缺统一适用的准则等导致投资决策困难。对于我国来说,目前亟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ESG 评价体系。
ESG 主题基金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中国股市近年来接连爆雷。这些爆雷的上市公司往往经营和财务状况正常,但是在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表现不佳。因此,仅从传统的财务指标来评价一个企业是远远不够的,市场亟需利用ESG 评价体系收集企业的非财务信息,避免投资者出现重大亏损。因而,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赋予ESG 策略更大的权重,且市场投资者也意识到了ESG 策略的价值,ESG基金发展前景较好。
此外,随着我国开放程度加大,外资流入量有待进一步增加,且随着A股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A 股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对于国外而言,ESG 投资策略是主流,被投资者广泛使用。在此背景下,流入的外资势必对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理念造成较大影响,有利于ESG 基金在国内的发展和壮大。
从信息技术层面来讲,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推动的金融科技可以整合筛选信息、缓和市场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迅速且正确地定位投资时机、减少主观的人为干涉以及大大提升基金经理处理信息的效率。因而,在金融科技的强烈推动下,国内的基金经理ESG 投资的难度大大降低,ESG 基金规模会不断扩大。
总之,ESG 投资关注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和公司治理方面所做的贡献,为全球投资者带来了长期正向收益,ESG 投资发展前景愈加广阔。虽然ESG 投资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ESG 基金的发展前景良好,规模将不断扩大,势必在未来成为投资基金的主流。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原文刊发于2021年7月(上)第13期《中国外资》杂志